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作業5-2.5-3.5-5.5-6 重點名詞解析

【1】biomes:指的就是生物圈.生物聚落或生物群聚。 【2】desert: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質荒漠,地球陸地的1/3是沙漠。因為水很少,一般以為沙漠荒涼無生命,有「荒沙」之稱。和別的區域相比,沙漠中生命並不多,但是仔細看看,就會發現沙漠中藏著很多動植物,尤其是晚上才出來的動物。綠洲是沙漠中有植物的地區,一般有清泉,水井或灌溉,是沙漠中唯一有常住居民的地方。大多綠洲是人造的。泥土乾燥地區的泥土有很多礦物質,很少有機肥料。重覆的水儲積把有的土壤變成鹽性層。鹽溶液里沉澱的碳酸鈣可以把沙粒和石子沾成50米厚的「水泥」。雖然沙漠內部少下雨,沙漠常從附近高山流出的河流進水。這些河流一般帶著很多土,在沙漠裡流了一兩天的距離就乾了。世界上只有幾條大河流通沙漠,如埃及的尼羅河,中國的黃河,和美國的科羅拉多河。如果水足夠,沙漠裡會形成季節湖,一般較淺較鹹。因為湖底很平,風會把湖吹到好幾十平方公里。小湖乾了之後會留下一個鹽灘。在美國有上百個這樣的鹽灘,大多是12000年前冰河時期的大湖的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猶他州的大鹽湖。平平的鹽灘是賽車,飛機跑道和宇航器降落的好地 【3】forest systems:森林生態系統是一種具有多功能的有機整體,所以素有「農業水庫」、「都市肺臟」、「天然吸塵器」及「自然總調度」的美稱。其主要功能為: ★森林是世界上最豐富的生物資源及基因庫資源,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棲息著地球上一千萬個物種之大部份。 ★森林生態系統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的能源基地。具生物學家估計,每公頃森林年產乾物質約12.9噸,農田為6.5噸,草原為6.3噸。地球生物圈的平均光合率為0.2─0.5%,每畝高產二千斤的農田約為2.6%,熱帶森林可達★森林生態系統具有良好之自調能力,主要是調節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並有滋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之巨大功能。特別對大氣中CO2的吸收,以恢復大氣中CO2的正常含量。以免工業汙染造成大氣CO2濃度增高,引起氣溫上升,導致極地冰帽融化及全球範圍的氣候反常。 ★森林具有放氧、吸毒、滯塵等淨化空氣,保護環境的作用,也是目前污染較少,比較清潔的生態系統,其能量與物質交換之自然調節系統沒有被破壞之故。 由於森林生態系統有以上多種功能,所以我們要很好的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不斷造出結構合理的人工森林生態系統,並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森林生態系森林是陸地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它和人類的生活及經濟建設都有密切的關係地方。 【4】plankton:浮游生物是遍布海水中的一種運動力極薄弱的小生物,依靠海流或潮汐移動。因為體型很小,所以,不為人們注意。種類(1):植物性浮游生物,以及靠它生存的動物性浮游生物。植物性浮游生物能在水中吸收養分,行光合作,是基礎生產者;它養活了許多捕食它的其他生物,如動物性浮游生物,和魚、蝦、貝類的幼苗。植物性浮游生物的養分來源,是細菌、微生物分解水中其他動、植物屍體所製造出來的無機鹽類;植物性浮游生物吸收了它們以後,在適當的溫、光照下,又會將這些無機鹽類轉變成為有機物質。海洋中植物性浮游生物的生產力很,平均每年生產約15~18×109 噸的碳。陸地上的植物也是屬於生產者的地位,但兩者被利用的比率,陸地上的植物只有百分之十,而水中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則幾乎全被捕食的動物利用了。而且,水中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它的生命很短暫,平均只有一到兩天的壽命,不過,它可以不斷的分裂生長,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種類(2):動物性浮游生物為海洋中的初級消費者,牠捕食海洋中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兩者間有著非常巧妙的關係。海洋中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它的數量和水中的養分、溫度、光線關係密切;動物性浮游生物,除了受水中養分、溫度及光線的影響外,更受到植物性浮游生物數量的影響。 【5】estuaries:河口水域由河川及海洋之交會所構成,由陸地來的物質一部分在輸送的途中經分解而為營養鹽,最後被送到這裡。於是,河口水域通常是富營養鹽之地區,物種組成也相當地複雜。河口地帶受潮水來回,以及河川水量變化的影響,鹽度起伏很大。這裡的生產者包括浮游植物及較大型的水生植物。大部分的生產以殘碎物的形式進入食物網中;殘碎物先為分解者--細菌及菌類--所分解,再為棲息於河口之軟體、節肢動物及魚類所利用。所以河口之食物網極複雜,其基本結構與陸域或典型的海洋生態系不盡相同。※分布→世界熱帶和亞熱帶,淡鹹水交會處,→台灣台北關渡(全球最北端),大甲等西部沿海溼地※生長環境特色→氣候:紅樹林主要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海交接處(高溫潮濕)。受海水潮汐的影響,因此又有「潮汐林」的別稱 【6】eutrophication:優養化(Entrophication)原指湖泊自然老化的過程。湖泊承受來自集流區域之逕流水所挾帶的各種物質,隨著歲月的增長,水域中的營養物質(特別是氮與磷)累積增多,加上泥沙淤積,最終將使湖泊變成沼澤並進一步形成陸地。此過程通常需要經歷千萬年,且為不可逆現象。自然的優養化並不會造成環境嚴重衝擊及後遺症。雖然湖泊和水庫在某些性質及功能上不同,但是湖泊的優養化過程和現象也可適用於水庫。隨著人類的臨水而居及集水區的開發利用等行為,使流入湖泊水庫的營養物質迅速增加,導致水中藻類及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因而急遽地改變及加速自然優養化的過程,此現象則稱為優養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