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第16週 5-5 標題解答

5.5
有哪些主要海洋區,以及如何影響我們呢?
海岸帶:
在潮汐大潮期的絕對高潮和絕對低潮間露出的的海岸。海水漲潮到最高位(高潮線)和退潮時退至最低位(低潮線)之間,會曝露在空氣中的海岸部分。
河口部分:
被海岸包圍的區域,淡水和海水在此地方混合,因此在此地鹽分的變化相當的大。沿海濕地濕地內有經常性的水分存在,而水量的多寡,會隨著季節、氣候等因子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濕地:
內的土壤通常是排水性較差,或是由沖積、氾濫等自然營力所造成的土地。濕地中的土壤及水分,能成為濕地內動、植物生長的基質,培育出多樣化的濕地生態相。潮間帶:海水漲潮到最高位和退潮時退至最低位(低潮線)之間,會曝露在空氣中的海岸部分。公海指不包括國家的專屬經濟區、領海和內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的全部海域。

第15週 5-3~5-4(習題解答+關鍵字解說)

名詞解釋
plankton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是指那些生活在水體較上層或表面的生物,這些生物除了微生物或藻類之外,大多數都為海洋生物的幼體,例如大家常吃的吻仔魚,就是許多魚類的幼魚。由於藻類需要陽光才能行光合作用,所以,大部份的生物為了攝食的原因,也都會聚集到水面上,以藻類為食物,或是藉此捕食其他的生物。此外,浮游生物透過海流,也可以達到遷移的目的.依照生活習性,浮游生物又可分為
(1)永久性浮游生物(holoplankton):
整個一生在水中營漂浮生活。大多數浮游生物屬於這類,或稱終生浮游生物。
(2)階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
在生活史中僅某一階段(一般為幼蟲期)營浮游生活;經過變態後,改營低棲或自游生活。這類幼蟲在浮游生物群落中(特別是在動物繁殖盛期)常佔有很重要位置。它們常周期性地在一定季節出現(主要在春、夏、秋三季),故又稱季節性浮游生物。
(3)暫時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
這類浮游生物原非浮游種類,僅有時短暫地營浮游生活。例如,有時底棲甲殼動物如漣足類、糠蝦類、等足類、介形類等,有時(一般在夜晚)離開底層而上升到上層浮游。又有一些外寄生的橈足類有時可脫離寄主,營短期的浮游生活。上述情況一般在生殖期較為常見。此外,也有人以體型大小來區分。 
5-3 How have we affected the world'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我們人類如何影響地球環境系統?隨著地球人口的成長以及科技的進步,人類一直在消耗地球可用資源,破壞地球原有之生態環境,人們要繼續住在地球上就應該注意到環境的永續發展,開發替代能源,減少化學物質的使用量,減低對地球生態的破壞,垃圾分類和多運用大眾交通工具都是我們學生可以幫助這個地球的方法 .

作業5-2.5-3.5-5.5-6 重點名詞解析

【1】biomes:指的就是生物圈.生物聚落或生物群聚。 【2】desert: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質荒漠,地球陸地的1/3是沙漠。因為水很少,一般以為沙漠荒涼無生命,有「荒沙」之稱。和別的區域相比,沙漠中生命並不多,但是仔細看看,就會發現沙漠中藏著很多動植物,尤其是晚上才出來的動物。綠洲是沙漠中有植物的地區,一般有清泉,水井或灌溉,是沙漠中唯一有常住居民的地方。大多綠洲是人造的。泥土乾燥地區的泥土有很多礦物質,很少有機肥料。重覆的水儲積把有的土壤變成鹽性層。鹽溶液里沉澱的碳酸鈣可以把沙粒和石子沾成50米厚的「水泥」。雖然沙漠內部少下雨,沙漠常從附近高山流出的河流進水。這些河流一般帶著很多土,在沙漠裡流了一兩天的距離就乾了。世界上只有幾條大河流通沙漠,如埃及的尼羅河,中國的黃河,和美國的科羅拉多河。如果水足夠,沙漠裡會形成季節湖,一般較淺較鹹。因為湖底很平,風會把湖吹到好幾十平方公里。小湖乾了之後會留下一個鹽灘。在美國有上百個這樣的鹽灘,大多是12000年前冰河時期的大湖的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猶他州的大鹽湖。平平的鹽灘是賽車,飛機跑道和宇航器降落的好地 【3】forest systems:森林生態系統是一種具有多功能的有機整體,所以素有「農業水庫」、「都市肺臟」、「天然吸塵器」及「自然總調度」的美稱。其主要功能為: ★森林是世界上最豐富的生物資源及基因庫資源,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棲息著地球上一千萬個物種之大部份。 ★森林生態系統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的能源基地。具生物學家估計,每公頃森林年產乾物質約12.9噸,農田為6.5噸,草原為6.3噸。地球生物圈的平均光合率為0.2─0.5%,每畝高產二千斤的農田約為2.6%,熱帶森林可達★森林生態系統具有良好之自調能力,主要是調節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並有滋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之巨大功能。特別對大氣中CO2的吸收,以恢復大氣中CO2的正常含量。以免工業汙染造成大氣CO2濃度增高,引起氣溫上升,導致極地冰帽融化及全球範圍的氣候反常。 ★森林具有放氧、吸毒、滯塵等淨化空氣,保護環境的作用,也是目前污染較少,比較清潔的生態系統,其能量與物質交換之自然調節系統沒有被破壞之故。 由於森林生態系統有以上多種功能,所以我們要很好的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不斷造出結構合理的人工森林生態系統,並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森林生態系森林是陸地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它和人類的生活及經濟建設都有密切的關係地方。 【4】plankton:浮游生物是遍布海水中的一種運動力極薄弱的小生物,依靠海流或潮汐移動。因為體型很小,所以,不為人們注意。種類(1):植物性浮游生物,以及靠它生存的動物性浮游生物。植物性浮游生物能在水中吸收養分,行光合作,是基礎生產者;它養活了許多捕食它的其他生物,如動物性浮游生物,和魚、蝦、貝類的幼苗。植物性浮游生物的養分來源,是細菌、微生物分解水中其他動、植物屍體所製造出來的無機鹽類;植物性浮游生物吸收了它們以後,在適當的溫、光照下,又會將這些無機鹽類轉變成為有機物質。海洋中植物性浮游生物的生產力很,平均每年生產約15~18×109 噸的碳。陸地上的植物也是屬於生產者的地位,但兩者被利用的比率,陸地上的植物只有百分之十,而水中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則幾乎全被捕食的動物利用了。而且,水中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它的生命很短暫,平均只有一到兩天的壽命,不過,它可以不斷的分裂生長,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種類(2):動物性浮游生物為海洋中的初級消費者,牠捕食海洋中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兩者間有著非常巧妙的關係。海洋中的植物性浮游生物,它的數量和水中的養分、溫度、光線關係密切;動物性浮游生物,除了受水中養分、溫度及光線的影響外,更受到植物性浮游生物數量的影響。 【5】estuaries:河口水域由河川及海洋之交會所構成,由陸地來的物質一部分在輸送的途中經分解而為營養鹽,最後被送到這裡。於是,河口水域通常是富營養鹽之地區,物種組成也相當地複雜。河口地帶受潮水來回,以及河川水量變化的影響,鹽度起伏很大。這裡的生產者包括浮游植物及較大型的水生植物。大部分的生產以殘碎物的形式進入食物網中;殘碎物先為分解者--細菌及菌類--所分解,再為棲息於河口之軟體、節肢動物及魚類所利用。所以河口之食物網極複雜,其基本結構與陸域或典型的海洋生態系不盡相同。※分布→世界熱帶和亞熱帶,淡鹹水交會處,→台灣台北關渡(全球最北端),大甲等西部沿海溼地※生長環境特色→氣候:紅樹林主要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海交接處(高溫潮濕)。受海水潮汐的影響,因此又有「潮汐林」的別稱 【6】eutrophication:優養化(Entrophication)原指湖泊自然老化的過程。湖泊承受來自集流區域之逕流水所挾帶的各種物質,隨著歲月的增長,水域中的營養物質(特別是氮與磷)累積增多,加上泥沙淤積,最終將使湖泊變成沼澤並進一步形成陸地。此過程通常需要經歷千萬年,且為不可逆現象。自然的優養化並不會造成環境嚴重衝擊及後遺症。雖然湖泊和水庫在某些性質及功能上不同,但是湖泊的優養化過程和現象也可適用於水庫。隨著人類的臨水而居及集水區的開發利用等行為,使流入湖泊水庫的營養物質迅速增加,導致水中藻類及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因而急遽地改變及加速自然優養化的過程,此現象則稱為優養化。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17週 上課的心得

雖然不解讀土木系為什麼會有地理課,但這門課確實讓我增進不少知識,也讓我把以前的誤解重新糾正。或許每次得分都不高,但卻能增加我的英文閱讀能力。讓我覺得修這門課並不是像別人說的在浪費時間。希望未來也能多廣泛學習,充實自我!

地理加分之我家在這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第10週 3-6 心得

3-6
物質在生態系中是怎麼發生?
何去做一個研究生態系的科學研究?
單字:
biogeochemical cycles 生物地理化學週期
purifies 淨化
evaporation 蒸發
transpiration 沸騰
precipitation 降雨雪
glaciers 冰川
permeable 有滲透性
gravel 石渣
aquifers 蓄水層
surface runoff 地面徑流過程線
replenishes 重新補充
erosion 侵蝕
sculptor 雕刻家
distillation 蒸餾
impurities 雜質
partially 部分地
overload 超載
vast 浩大
terrestrial 地球
aerobic respiration 有氧呼吸作用
sediment 沉積
fossil fuel 礦物燃料
emission 放射
nitrogen fixation 固氮作用
amino 胺基
protein 蛋白質
denitrification 反硝化作用
intervene 干預
ozone 臭氧
stratosphere 統溫層
reservoir 水庫
inorganic 無機
uplift 進步
phosphate 磷酸鹽
eroded 腐蝕
algae 海藻
文章大綱:
(問題解答)
1)物質詢還存在於生態系包括大氣層,可分為碳氫氧氮硫磷循環,水循環.......
2) 可以用模型去模擬一個生態系統,來做實驗

5-2 怎麼要量氣候影響生物群系的本質和地點?

心得:
氣候變遷對陸域生態系可能的影響,分為生理運作及生態系結構」。
(一)、氣候戀遷對生態系生運作的影響
1.包括大氣中CO2濃度的增加,氣溫升高,降雨模式的改變
2.氣候季節變化的改變等,均可能影響生態系的〝代謝〞活動,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散作用,分解作用,因氮作用等
3.溫度的升高也會直接影響動物,尤其是外溫型動物,即一般所謂冷血動物,的生理適應,包括體溫調節、代謝、成長、發育、成熟、生殖等,以及外出活動覓食等行為模式
4.降雨的改變對依賴水域生活的水生生物,魚類,兩棲類影響最大,雨量減少與溫度升高的加成效應,可能使動物原本利用水分與蒸散作用冷卻降溫的調適方式難以進行,其影響會比兩項因素個別的效應更大。
(二)、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結構的影響
1.不同物種對環境因子的適應容忍範圍不同,當環境因子發生改變時,有些物種可能因為更適合新的環境狀況而得以取得生存優勢,甚至擴張分佈範圍
2.有些物種則會逐漸調適演化適應新的環境因子而留在當地,或藉由播遷分佈到環境較適合的地區繼續活存
3.因此氣候變遷可能導致一地區物種組成、數量、分佈的變化。
(三)、氣候變遷下生態系分佈的變化 氣候變遷除可能影響生態系組成與結構的改變外,溫濕度及其他環境因子梯度的變化,更可能造成生態系分佈區域的改變,甚至消失。(1).海岸及內陸濕地與河川,因為這些地區最易受海平面上升。(2).高山生態,位於山區中海拔的植物帶可能因向上升而縮小面積,進而消失。(3).苔原及寒原生態系,亦是因為氣溫升高而使此種環境減少甚至消失。(4).沙漠化擴大的問題。
(四)、氣候變遷對保護區的影響
1.保護區與國家公園的成立,使區內物種間的組成與分佈發生變化
2.天氣異常頻度增加
3.外來種入侵擴大範圍
(五)、人類活動可能加速加重氣候變遷的影響
1.人口持續增加,過度開發
2.改變自然環境(如熱帶雨林、濕地),使水土與營養鹽流失的情形惡化
3.使生物多樣性零碎化
4.都會使氣候變遷的影響更為嚴重
三、氣球變遷對海洋生態系可能的影響
1.氣球變遷對海洋生態系也會產生生理運作與組成功能方面的影響,如聖嬰與南方振盪事件(ENSO)
2.水溫上升改變了海水的物理化學特性,
3.使冷水域的海水分層更明顯
4.浮游生物量減少
5.影響取食海洋生物的其他動物以及漁業
6.水溫增加,導致珊瑚的白化、停止生長或繁殖,甚至死亡
7.氣候變化亦可能影響洋流的強度與流向
8.棲地受破壞
9.洄游性的魚類其分佈、數量,甚至其繁殖活動受影響
10.大氣與表水CO2濃度的增加,表層水酸化,影響海藻、珊瑚與其他鈣化生物的生長。11.降雨模式影響雨季的分佈、量、時間至於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漁業、污染、沉積物堆積、外來種、海岸人工化等問題,將使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的影響更為擴大。